" >

快捷导航

新闻中心

孙兴慜离队,日韩新星涌向欧洲,中国足坛无本土新星身影
2025-09-19


孙兴慜离队了,但越来越多的日本和韩国新星正在效仿他的步伐,提前进入欧洲五大联赛的舞台。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中国足球在这个夏天却鲜有球员踏上留洋之路。

孙兴慜离开英超后,日本和韩国的新星纷纷追随他的脚步,早早踏入欧洲顶级联赛的战场。从伦敦到洛杉矶,大联盟的首秀就能制造点球的孙兴慜,似乎还有无限的潜力。然而,对于亚洲在欧洲的球员来说,孙兴慜留下的那面在白鹿巷飘扬了十年的旗帜,已经悄然降落。

随着“孙哥”的离去,那些驻守在欧洲顶级联赛的亚洲球员似乎正步入低谷:金玟哉在拜仁受到批评,李刚仁在巴黎圣日耳曼几乎被遗忘,黄喜灿因伤沦为替补,富安健洋被阿森纳解约,久保建英和三笘薰虽然表现称职但神奇不再。如果我们只看这些“头部球员”,亚洲在欧洲的球员似乎度过了一个不太顺心的夏天。

然而,如果我们把目光转向2025年,那将是一个亚洲球员留洋的盛事之年,尤其是日本和韩国。截至8月第一周,日本和韩国共有29名球员留洋欧洲,其中绝大多数是23岁以下的年轻才俊。如果忽略位置限制,这两个国家都能轻松组成一个全海归的26人阵容。

当我们还在纠结王钰栋何时出发、去哪里、转会费多少的时候,日韩同龄人已经率先迈出了这一步:朴升洙已经在热身赛中展现出了自己的实力。

朴升洙直接登陆英超,成为了纽卡斯尔的一名球员。这个来自东亚的瘦高年轻人,对于今年夏天饱受打击的喜鹊军团来说,是一笔宝贵的投资。在来到圣詹姆斯公园之前,朴升洙的成长轨迹堪称王钰栋的加强版:2025年,他成为K联赛最年轻的半职业球员,今年6月,他在韩国杯对浦项制铁的比赛中完成首秀,成为了K2联赛最年轻的出场者,也是韩国杯和K联赛最年轻的进球者。

另一方面,韩国K联赛的新星尹棹泳,以230万欧元的身价加盟了英超著名球星加工厂布莱顿。由于球队人员充足,尹棹泳将被租借到荷甲鹿特丹精英接受历练,这也让他在成长道路上复制了三笘薰的轨迹。

梁民革已经在英格兰职业联赛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。

如果将时间范围扩大到整个2025年,冬窗加盟热刺的梁民革,让英超隐隐有了“新三杰”的雏形。热刺奔赴亚洲热身期间,孙兴慜也对这位继承衣钵的小老弟赞誉有加。在上赛季租借英冠女王公园巡游者期间,梁民革也用扎实的表现,证明了主帅波斯特科格卢“眼神欠佳”的论断。

肉眼可见的2-3年间,英超的中上游集团,或许又将见证3张韩国新面孔的崛起。

高井幸大逐渐成为日本国家队的后防核心。

数量上,韩国球员的留洋“大年”对日本球员来说,显然还不足以概括整个夏天的情况。今夏,J1和J2联赛共有22名球员登陆欧洲,是韩国的三倍多。除了已经形成集团军的英超和德甲,其他球员的去向还包括苏超、比甲、奥甲、丹麦超、瑞士超以及英冠、德乙、葡甲等次级联赛。这展现了日本球员在欧洲的“不挑食”态度。

当然,我们不能因此认为日本球员的留洋只是“数量取胜”。夏窗的亚洲球员身价标王,便是那位让热刺付出了580万欧元的中卫高井幸大。这位身高192cm的中卫,显然比梁民革获得了更多的出场机会。

以往,日本球员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中前场,从最早的中田英寿到香川真司、本田圭佑,再到现在的三笘薰。但近年来,日本制造的中后场球员,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欧洲联赛的认可。

铃木彩艳在帕尔马也打上了主力。

去年转会帕尔马、接替退役的布冯的铃木彩艳,一度成为了一颗不大不小的卫星。而他的国家队替补野泽大志,则成为了中国球员董方卓曾经效力的安特卫普的一员。

而铃木淳之介、畑大雅、稻村隼翔、川崎飒太、松田隼风等人,虽然知名度不高,但引进他们的球队,如凯尔特人、美因茨和汉诺威96等,仍然是中国球员难以触及的存在。

相比于韩国球员的“精品路线”,日本球员的留洋则是“量大管饱”。此前的2025和2025夏窗,日本球员新增旅欧人数都突破了20人。换言之,日本队不仅能够派出全海归阵容征战美加墨世界杯,日本海归二队、三队在世预赛亚洲区,也有出线的实力。

当然,J联赛出品在欧洲走俏,也和自身主动“对齐颗粒度”不无干系。继沙特超级联赛之后,J联赛在东亚首个将全年赛制改为跨年赛制,球队即便因主力留洋实力受损,也可以及时在转会窗口纳新补强。得益于城市足球集团等外部资本的进入,如今J联赛球员的大数据,也逐渐摆上了欧洲球探的案头。

与已经在欧洲主流联赛站稳脚跟的国家队老大哥们相比,今夏日本留洋球员虽然缺少重量级球员,但庞大的基数做底,更多的三笘薰和前田大然,或许正在路上。

王钰栋依然将留洋视为自己的目标。

而铃木淳之

去哪里?先出去再说

与邻国的疯狂输出相比,差距已经无法评估的中国足球,今年的主题不是外租,而是回流和搁浅。年初,国脚侯永永和吴少聪相继回流中超,加盟云南玉昆和北京国安,这也意味着,欧洲55个国家的顶级联赛中,再无中国球员的身影。

尽管在之后的亚青赛上,以王钰栋为首的年轻人曾给中国球迷不小的期待,一度占据中超射手榜首的绿城新星,如何留洋也曾引发各界热议。但最终,“先把中超踢明白了再说”的暂时性结论,虽然理智,却也让人泄气。

至于同样被寄予厚望的蒯纪闻、依木兰等人,前者仍然在为海港一线队的稳定出场而烦恼,后者迄今未能迎来中超首秀。相比于靠着联赛稳定出勤、进而青年国家队赛事崭露头角的日韩同龄人,本就缺少欧洲联赛关注的国青精英们,起跑线上输的不是一点半点。

事实上,如今亚洲球员旅欧,正值多年来罕见的“风口”。欧洲三大杯赛事规模扩容,意味着加盟欧洲球队后出场概率陡增;而各大联赛普遍推行的财政公平,倒逼球队全球网罗年轻才俊,“刮彩票”不再是总监们的余兴节目,而是必修课。

在这种情况下,身价低廉、自带商业和流量潜力的亚洲新星,俨然是稳赚不赔的买卖。毕竟,哪怕转会费最终打了水漂,大概率仍能通过商业赞助、亚洲行等收回成本。对于球员和俱乐部来说,大概率是双赢的,“双输”的情况根本不存在。

但比风险评估更重要的,显然是球员留洋的决心。“王钰栋踢不上球”之类的担忧,在日韩球员眼里,压根不是事儿。

比如年初加盟布伦特福德的韩国新星金志树,整个赛季唯一一次英超首发,还要感谢队友受伤。长期在二队“跟训”的他,并没有自暴自弃,而是耐心等候。

屈身西甲赫罗纳的金旻洙全季也只首发了2场,但他同样服从现实,选择继续留队竞争。

更别提当年高调加盟凯尔特人的吴贤揆,在苏超郁郁不得志的他,不惜“屈尊”转战比甲,首季就打入12球,成为球队“大腿”之一。

能屈能伸,自然海阔天空。当余嘉豪都能接受月薪2000欧元的“跳楼价”,前往陌生的欧洲联赛打拼时,近年来愈发相互“比烂”的中国足球和篮球,谁更渴望改变,尽在不言中。

眼里